旅客的表扬信里这样描述当时情景:“一乘客出现呼吸困难,不停呕吐,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180的大高个子蹲在狭小的座位空间,不停安慰、沟通、鼓励患者,干净的制服上,满是患者乘客的呕吐秽物,我距患者隔着两排都比较难忍,他坚持了整整40分钟(实为30分钟),不停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通过各种努力确保患者平定度过飞行期。”
精通十几门外语的叶君健在中国对外文化交往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国访问时,他通常是代表团中的“高参”。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直到90年代,他在北海后门边的家都是接待文化界外宾的点,时间久了,工作人员都习惯称这里为“外交小院”。除了“文革”期间受到过影响,这个小院近半个世纪都是热闹的。
《沪浙打通首条省界“断头路” 通勤缩短到3分钟》事态越来越严重,因不知道旅客具体病情,于德志不敢随意移动旅客,果断接过乘务员拿来的氧气瓶,一手扶着旅客,一手给他戴上氧气罩。此时,旅客开始用双手按压肚子。他害怕旅客这样会伤到内脏器官,“于是,我让他别按,来抓我的手”。




